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公司动态

“小石桥”变身“大跨桥”星空体育——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施工纪实

  星空体育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吉京京)4月28日,我国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扬镇直流工程”)正式竣工投运。作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工程,该工程首次把在运交流输电线路改造为直流输电线路,为世界输电工程领域解决用电需求大、电网饱和度高、新建空间有限等电网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扬镇直流工程起于扬州市高邮市,止于镇江市大港新区,线月开建。为了充分利用稀缺跨江输电走廊资源,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不改变长江跨越输电铁塔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对一条现有跨越长江220千伏输电通道进行改造升级,显著提升长江两岸电网互联互通能力,满足了清洁能源在长三角地区的优化配置需求。

  扬镇直流工程相当于把“小石桥”改造成“大跨桥”,工程整体投运后,输送能力可提升6倍。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送变电”)克服工期紧、任务重、技术新等诸多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大规模运用智能机械设备保证施工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坚持绿色化施工理念,加快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智慧输变电样板工程。

  作为整个扬镇直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日开始,全线个月最终贯通。在线路建设过程中,江苏送变电不断优化和升级施工工艺及设备技术,运用有限资源实现最佳效果,保障工程安全、高效、有序推进。

  “已许可,可以开始作业!”2023年9月26日,在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广聚圩的北跨塔处,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扬镇直流工程五峰山大跨越段最后一相导线更换工作。此次施工要将原有的跨江部分旧导线全部拆除,更换成容量更大的新导线。此次换线是将原有工程长江大跨越段的交流输电导线更换成直流输电导线,这也是扬镇直流工程中最困难的和最重要的部分。

  早上7时许,一部分施工人员将新的直流导线从长江北岸输电塔牵引至南岸输电塔,在牵引机的带动下,旧导线慢慢地牵动替换成新导线。另一部分施工人员坐在“载人飞车”上凌驾于江中安装间隔棒。阵风吹来,导线多米的导线上,施工人员将间隔棒和防振装置等附件牢牢“锁定”在新换导线上,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施工作业,跨江换线作业任务圆满完成。

  “换线最大的难点是在江面封航期间限时完成导线更换,所以我们使用大吨位牵张一体机牵引回收旧线吨的放线滑车施工,另外再通过直径26毫米钢丝绳套兜住导线,确保施工安全与进度。”江苏送变电输电二分公司扬镇直流线标段项目经理徐仲征介绍说星空体育。此外,他们还研制改进了一款测距型间隔棒起吊滑车,并运用机器人进行大跨越放线时的弧垂观测及间隔棒安装测量划印,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徐仲征告诉我,在整个扬镇直流线段重要交叉跨越段,除了较大的两处分别跨越长江和夹江之外,线条电力线条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他们摒弃了常用的毛竹跨越架,采用在跨越点的两侧分别使用吊车吊举横抱杆等方式,结合多旋翼无人机自动飞行的牵引放线的方式,不仅节省了施工准备时间星空体育,还实现对跨越段的有效保护。

  宁启铁路的跨越施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跨越宁启铁路是扬镇直流工程全线贯通的一个关键节点,线路方向与宁启铁路夹角约为73度,跨越档距369米,跨越点位于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通扬村。由于跨越点地形条件受限,项目部根据多次现场实地勘查并结合以往跨越铁路施工经验,最终决定采用在跨越点两侧塔上固定独立抱杆、在抱杆之间用绝缘杆封网的方式开展跨越施工。

  为保障跨越施工顺利开展,项目部提早完成手续办理。该公司在现场投入架线人、紧线台架线牵张设备,并要求跨越施工班组骨干人员、项目部管理人员、铁路联络员及安全员全程到岗到位。经过精心部署,场地布置、跨越架和防护架搭设、各种工器具进场等工作提前准备就绪。

  1月4日为封网作业首日,当天23时35分,施工现场负责人张兆偲接到铁路相关部门的施工许可。随着开工指令下达,无人机飞手开始展放初级导引绳,高空、地面作业人员各司其职,一根根绳索从铁轨接触网上缓缓腾空。“呼啦”一声,承力绳慢慢绷紧。

  在施工人员的默契配合下,1月5日1时45分,全部封网工作完成,比铁路相关部门批准的时间提前了25分钟。封网搭设完毕后,项目部派专人24小时监护,确保封网与宁启铁路接触网之间的高度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并实时检查线路地锚受力及跨越处状态。

  保暖及防滑工作是冬季施工作业的重点把控内容。跨越点两侧的铁塔高度均在60米以上。施工项目部为高空作业人员配备了全方位安全带、速差控制器、攀登自锁器等安全用具,确保高空作业安全开展。

  “针对夜间施工视线差、作业风险高和监护难度大等困难,我们在现场布置了8台高亮度探照灯照明,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防范视线不佳带来的安全风险。”江苏送变电输电一分公司扬镇直流线标段项目总工成健介绍。

  1月5日0时8分,在无人机飞手和高空作业人员的配合下,初级导引绳仅用30分钟便完成展放工作。随即,牵引绳牵引着4根导线缓缓跨越宁启铁路的上方,架设在60多米高的两基铁塔间。

  经过连续多日的紧张作业,1月8日凌晨,项目部顺利完成跨越施工的导线展放及紧挂线工作,当日还完成了间隔棒、跳线分,随着封网绳的拆除,跨越宁启铁路架线施工顺利完成,比计划提前了3天。

  此次跨越施工为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月30日,伴随着最后一相导线验收消缺完毕,扬镇直流工程线路全线贯通,工程具备了两端换流站的连接调试和最终投运送电的条件。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2023年的这场高温是江苏送变电人必须要直面的艰辛。8月30日9时18分,在±200千伏少游换流站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围墙里没有一丝风,焦阳炙烤着地面,施工人员厚厚的工作服已经湿透,不时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汗。“起吊!”随着施工队长皇甫道军的一声令下,数吨重的钢结构横梁缓缓离开地面开始上升,就位后施工人员登上“A”字杆,将横梁与“A”字杆连接安装固定。皇甫道军告诉我,这一吊是该工程开工后第一个重要里程碑节点,同时预示着少游站正式进入电气安装阶段。

  “此次吊装的核心构件属于200千伏滤波器场部分构架,由10根A型构架柱和13榀横梁构成,单件最大重量7.9吨,单件最大吊装高24米。由于构架单元大重量、大体积特性,加之施工现场交叉作业频繁,给吊装协调和风险控制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权衡了构架单元重量、高度、吊装半径等多个技术参数,并结合具体作业环境的影响因素,决定采用80吨吊车来执行吊装任务。”江苏送变电变一分公司少游换流站项目经理陈镜石介绍说,吊装前,项目部对构架基础进行了精细验收,并严格执行各类安全器具及计量器具的检查报批程序,并安排了骨干人员进行模拟演练,排查潜在安全隐患,降低吊装风险,确保了横梁吊装作业的安全与高效

  笔者在吊装现场发现,吊车4个支腿都是深入地面之下,不禁有些疑惑。陈镜石介绍,由于场地条件欠佳,路面平整度低且施工通道受限,吊车没办法生根,为了稳固地基,他们只能用铁道木铺,一直铺了4层十几根铁道木才让吊车支腿生根牢固。“同时为了安全万无一失,我们在A字杆拉线地锚处采用主辅双地锚控制,增强了拉线的稳定性。”

  此外,项目部对螺栓力矩紧固、构架梁预拱处理、构架柱垂直度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最终,面对少游站复杂的现场协调与紧凑的吊装工期,项目部开工首日即完成了过去通常需要2至3天才能完成的构架吊装三级风险作业量,确保了首例吊装作业的安全与施工质量。

  “安装工作正值高温季节,最高温度超过了40度,手抓在构架的表面,如同触模炉灶上的铁锅。”作业人员朱洪清说,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加上厚重的安全带和工具袋,足足有十几斤,就是站着不动,也是汗如雨下。每天施工结束,脱下衣服都能见到渗透在衣服上白花花的汗渍。摘下安全帽,头发如同水洗一般。

  笔者不禁感慨,即使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施工人员依然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这就是江苏送变电的铁军精神吧。

  与闷热的夏日相反,冬日的寒风是真真实实地扎进血肉的,呼啸的北风仿佛能穿透人的身体。2月6日正是这样一个寒冷的日子,正值圌山换流站分系统调试作业高峰期。“雨雪天气,大家注意坑洞和防滑。”江苏送变电公司调试分公司圌山换流站项目总工朱广飞再次叮嘱安全注意事项,并对班组成员进行细致的任务分组分工,要求查清图纸、找准回路、带好试验仪器,用正确的检验方法校验,做好记录。

  当天早上8时,保护调试班组全体班员“齐上阵”,开始忙碌起来——电流互感器二次通流、电压互感器二次通压、信号核对、开关传动等调试工作同步开展。邹家兵、梁旭、陆衍三人小组也到达了交流滤波器区域二次通流试验现场,在班组技术员邹家兵的监护下,开始对交流滤波器场进行二次通流试验。此刻,户外的温度只有零下5℃,梁旭紧了紧头上的护头套,搓了搓手,再将继电保护仪与流变端子之间的测试线接好,然后进行加量,同时,陆衍用相位表在室内进行电流监测,确认电流是否正常。

  变电站的分系统调试工作是投运前必需的工序,其中一次调试工作通常会持续到投运的前一天,二次调试更是要持续到工程投运结束。越到后面工期越紧张,尤其是二次调试工作,今天查回路、明天调保护、后天对信号,周而复始,只有这样不断的调试才能确保所有的回路都能验证到。自2023年11月进入现场以来,他们进行了近千次的电缆绝缘电阻测试试验,验证了超过3000条信号回路、500多条电流回路、700多条电压回路。

  “本次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大型变压器一次通流设备,采用从220千伏主变中压侧注流、通过主变高压侧向换流变通流的模拟带负荷方案进行试验。这是全国首次利用主变对换流站整站开展大电流模拟带负荷试验,其中主变及换流变试验电流最高均可升至100安以上,有效解决变压器一次通流电流过小难以校验控保装置的难题;在提升试验电流的同时,降低了对试验电源的要求,显著提高了试验效率,为工程按时投运增添了保障。”朱广飞介绍。

  此外,由于各作业点之间分散距离远,需要相互配合时,由于部分工作区域存在电磁屏蔽的影响,电话和常规的对讲机等通信手段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对调试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针对这些困难,他们通过升级设备的方式,以提高调试的效率和安全性。对于各作业面间通讯不畅问题,专门采购多对大功率对讲机,保证有效的沟通渠道。

  在扬镇直流两端换流站工程中,江苏送变电公司承担了全站分系统调试工作。为了保障如期赶上计划的验收时间,他们采用轮班方式,对排班时间和施工工序进行了精细化把控。在加班加点的努力下,赶在验收前完成了对所有设备及系统的调试工作,确保所有设备都以极高的质量交付使用。

  江苏施工始终秉承低碳、环保、创新理念,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努力实现“四节一环保”,充分体现了绿色工程的特点。

  “当前,施工现场湿度指数为30%,气温为25℃,天气多云,东南风风力4级”。每天一早,江苏送变电土建分公司项目经理张必亮都会按例巡视少游换流站工程现场,通过环境监测系统,查看当天的现场气温、湿度、风力等指数。项目资料员尹飞同时详细记录现场气温、湿度、风力等指数,张必亮会根据天气情况,实时向项目安全员徐伟发出防尘措施管控指令。

  除了通过智能检测系统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实现对现场工地扬尘、噪音的实施监控。江苏送变电还在施工现场厂界四周、进站口等位置也配置了抑制扬尘的喷淋设施,此外,他们还在现场施工用的塔吊吊臂和外脚手架上面布置喷淋管,以及采用场地内移动雾炮车等方式,综合控制扬尘。

  施工过程中,该公司全面梳理了地下管线工作,秉持“一次开挖,全部埋清”的原则星空体育,实现了场地尽可能地减少重复开挖,对已完成的区域,坚持绿色施工与建设施工双同时的要求,同步完成简易绿化作业,逐步推动建设项目从“灰头土脸”的老式工地向绿色工地的转变。

  以少游换流变广场北侧管路为例,由于管道情况复杂,包含生活水管道、工业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绿化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该公司通过对比各种管道标高和坐标,合理安排管道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一次性完成所有管道的开挖工作,并将余土及时清理到临时堆场并用防尘网覆盖,待埋深最深的雨水管道施工完成后,分层回填陆续施工污水管道、工业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绿化水管道、生活水管道,确保一次施工完成,避免二次开挖造成环境污染和管道破坏。

  在两端换流站内,一体化光伏系统随处可见。扬镇直流工程按照应绿尽绿的原则,在换流站的钢筋砼建筑物的屋面、非运行区域建筑物的南立面以及围墙朝南的立面和顶面均设置了光伏组件。两端全站的光伏容量达到了1023.075千峰瓦,光伏系统接入站用电系统的400伏第二段母线。

  “在光伏组件的选择上,我们也采取了灵活性和经济性相结合原则,比如大家看到的站用电室的外立面,就是采用了外观与建筑物更加融合的BIPV的光伏组件,而在建筑物的屋顶则采用了常规的支撑式的BAPV组件。”江苏送变电变二分公司圌山换流站项目经理刘笠介绍。

  此外,该工程通过零碳检测系统与智能辅控系统联动,实现对全站照明、空调星空体育、水泵、风机的远程控制、电量采集和状态监视,通过智能控制,综合能源系统每年节约能耗两端共计约10.89万千瓦时,结合光伏容量两端共计1170.4千峰瓦,两端光伏均就地消纳,有效供给站内用电,实现综合楼建筑近零碳运行。

  “除了光伏的全面应用,我们还配置了一套完整的雨水收集、污水净化处理及再利用的系统,已经实现了办公区白天办公用电自发自用,办公区降尘用水自集自用,余水余电供应到加工区。通过水电系统的双提升,我们将着力打造一个近零碳的临建项目部。”刘笠说。

  扬镇直流工程,以绿色愿景为引领,以创新智慧为驱动,为电网新能源消纳、绿色低碳转型筑牢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工程不仅展现了电力技术的卓越成就,更为中国能源革命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苏送方案,彰显了江苏送变电公司在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中的担当与贡献星空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