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公司动态

星空体育2024年政府投资重点从传统基建转向“三大工程”等领域(附31省市三大工程重点任务)

  星空体育原标题:2024年政府投资重点从传统基建转向“三大工程”等领域(附31省市三大工程重点任务)

  2023年,31省中,有9个省份投资呈现负增长,其中表现最差的5个省份天津、广西、黑龙江、云南、青海虽然地域分布不同,但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债务率偏高。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背景下,今年这些地区的投资增速可能依然受限。

  不仅如此,全国范围来看,多数省份设定的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都不及2023年目标值,这多少也是受到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影响。

  分析师指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为了托底投资,今年政府投资的结构或发生变化,重点可能从传统基建转向房地产“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另外,消费也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分析师认为,考虑到今年房地产行业还会低位运行一段时间,新增地方债务也会继续受到严格管控,债务率较高的省份在扩大内需稳增长过程中,将更为倚重消费发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将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潜力,拓展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力争打造一批区域性消费热点。另一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持规模有可能扩大,地方政府在促消费过程中,可以适度加大消费券、消费补贴的发放力度,通过杠杆效应撬动地方消费较快增长。

  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2022年末,青海、吉林、黑龙江、甘肃、云南、天津、辽宁、广西、宁夏、新疆、贵州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债务率超过300%。这里的债务率是指政府法定债务余额和广义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之比。

  2023年,上述11个省份中,仅甘肃、宁夏、辽宁、新疆四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3%的水平,贵州、天津、广西、黑龙江、云南、青海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录得负增长,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在2022年下降2.4%的基础上仅增长了0.3%。

  在化债背景下,上述11个债务率超过300%的省份中,只有辽宁省上调了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其余均下调了目标增速,比如,吉林省将目标增速从2023年的7%下调至3%,广西将目标增速从上年的8%下调至3%。

  不仅如此,投资受限的趋势在其他省份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体现,多数省份给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低于2023年目标值。这背后除了近年来财政收入下滑、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等因素影响外,也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特别是严控新增隐性债务有关。

  基建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且其资金来源和地方财政高度相关,更易受到地方政府化债的影响。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上年增长5.9%,较上年放缓3.5个百分点。

  “我们原先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比2023年进一步加快,或能达到10%以上,鉴于重点化债省份基建投资或将受到一定限制,这一预期目标可能需要下修。”长城证券宏观经济学家蒋飞对界面新闻说。

  他进一步表示,若化债拖累全国基建投资下滑4个百分点,或将拖累GDP下滑0.17个百分点,2024年GDP同比达到5%有一定挑战。因此,政府投资需发挥“托底”作用,一方面维持经济强省一定的基建投资增长,另一方面将交通、市政、产业园区等传统基建转向房地产“三大工程”等重点领域,以此抵消基建投资增速的下滑。

  2023年以来,“三大工程”——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次出现在中央高层会议,包括4月和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此背景下,“三大工程”也成为了202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热门词汇。

  比如,山东省提出,今年开工保障性住房8000套,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四川省提出,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5万套(间),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长江证券分析师于博在研报中指出,2024年各省市普遍下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目标,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力度和空间或较有限,基建对地产下行风险的对冲效应或进一步减弱。但是,“三大工程”作为中央资金直接支持的项目,不受化债影响,或成为带动总需求上行的潜在增量政策。

  此外,消费也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分析师认为,在刺激居民消费支出方面,地方政府还大有可为。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指出,考虑到2024年房地产行业还会低位运行一段时间,新增地方债务也会继续受到严格管控,债务率比较高的省份在扩大内需稳增长过程中,将更为倚重消费发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将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潜力,拓展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力争打造一批区域性消费热点。其中,去年末今年初的‘尔滨热’就是突出代表。”王青说。

  “另一方面,2024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持规模有可能扩大,地方政府在促消费过程中,可以适度加大消费券、消费补贴的发放力度,通过杠杆效应撬动地方消费较快增长。”

  地方政府也普遍将激发消费潜能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比如,天津提出优化“圈、街、楼、店、网”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商务楼宇、商业载体、小洋楼、品牌展会等资源价值;辽宁表示要持续开展“乐购辽宁·惠享美好”促消费系列活动;广西称要深入挖掘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农民工市民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需求等。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界面新闻表示,面对2023年部分省份因高债务率导致的投资负增长困境,地方政府在寻求稳增长之道时,确需破局之策。其共同面临的挑战都是:如何在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同时,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在朱克力看来,要破此局,关键在于找到债务化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点。各地需要创新思路,不仅要依赖传统的投资模式,更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比如,可以通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延长债务期限等方式,为地方财政腾出更多空间,用于支持有潜力的产业和项目。

  同时,他表示,应积极吸引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民间资本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运营能力,是各地稳增长的重要力量。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优惠的税收和土地政策,以及加强政府服务等方式,可以有效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此外,各地应注重提升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可增强地方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减少对外部投资的依赖。

  据统计,国内绝大多数省份和重点城市今年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作为今年工作重点任务,并提出了2024年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的具体建设目标。

  严格落实北京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健全市级统筹调度机制,压实部门和各区责任,推动城市更新工作高质高效开展。持续抓好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配套政策出台、宣贯和培训。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新模式和新路径,发挥城市更新联盟等各类平台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畅通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有序参与渠道。研究建立城市更新激励考核机制,强化市区督查核验协同联动。

  落实好城市更新年度任务,推进地上地面地下空间一体化改造提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2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推进核心区平房整院落退租、完成申请式退租2000户,启动危旧楼房改建20万平方米。

  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个,推动低效产业园区、老旧低效楼宇提质增效,启动隆福寺文化街区、中关村西区、方庄街道等一批区域更新项目。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推进地下管网建设。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星空体育。以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推动城市更新模式创新,加强更新成本管控、资源统筹,完善“三师”负责制、规划土地、标准规范、财税金融等更新政策。

  大力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推动一批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吴淞创新城等区域更新项目。

  持续释放城市更新生产力。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进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品质更新、有机更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围绕提升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着力引聚高端资源要素。

  打造特色金融集聚标志区,有序推进解放北路、友谊北路、东疆综合保税区、“于响”中央商务区分别建设金融历史文化区、金融发展活力区、租赁创新示范区、产业金融发展区。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启动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实施7个城市更新项目和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27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制定城市燃气、供热、供水等老旧管网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分年度分区域有序实施改造,今年改造燃气管网623公里、供热管网150公里、供水管网30公里……提升鼓楼、古文化街等特色街区品质,着力强化城乡结合部、次支道路、背街里巷等精细化管理。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城市更新,全市域开展城市体检,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15分钟生活圈等专项规划,接续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推动109公里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新开工改造城市危旧房7043户,强化城市供排水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深入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保交楼任务,开展“两久”项目处置攻坚行动,合理确定供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其中,2024年工作计划当中指出,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城市体检先行,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短板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统筹推动城中村改造、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城中村改造实施意见、城中村改造工作导则等配套政策。科学区分“留、改、拆”,对有价值的资源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拆除新建和拆整结合的城中村坚持“拆、治、兴”并举。

  创新开展城中村改造专项体检,提出分类分级改造建议,科学合理编制城中村改造中长期建设计划、年度计划及城中村改造方案。严格落实“依法征收、净地出让”,确保城中村改造项目动则必快、动则必成。参照机场三期“指挥部+公司”机制,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实现首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拓宽改造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融资优惠政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多种资金支持。加大城中村改造筹建保障性住房力度,重点推动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扎实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实施2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成片连片高质量品质提升示范区建设。加大城镇危旧房屋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城市品质提升,推进广州城市新中轴贯通工作,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加大“高品质、便捷化、可负担、全智能”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万套(间)、供应分配6.5万套(间),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工薪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

  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拆、治、兴”并举,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快实施60个城中村分类改造项目,完成10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品质;

  实施产业空间保障工程,积极推动宝安燕罗、坪山高新南等20个集中连片先进制造业园区土地整备,实施100个以上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新整备工业用地3平方公里、供应2.5平方公里,新开工“工业上楼”项目1000万平方米,加快制定“工业上楼”产业专项指引;

  加快大空港会展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笋岗—清水河片区、九龙山数字城、坂雪岗科技城、盐田港产城融合发展区、深圳国际生物谷(食品谷)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完成重点片区投资3300亿元以上;

  建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高科技企业、前海湾现代服务业、北站数字经济、九围国际总部、光明湖生命科技等10大类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培育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亿元以上;

  高水平建设罗湖、福田中心区、深圳湾、空港会展、前海湾等世界级商圈,加快规划建设东部地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提升东门、华强北等步行街业态发展能级,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1000家;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管网改造,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平稳有序处置金融风险。

  着力深化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稳妥推进160个老旧片区综合更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6万户,加快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星空体育,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市政设施网,更新老化燃气管道600公里,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增绿色建筑1亿平方米以上。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系统治理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开展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老旧管网和城市危旧房。规范物业管理服务。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特色风貌塑造。建设公园绿地。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试点,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突出安全韧性、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对城市短板弱项进行全方位检查,做到先体检后更新。完善水电路气暖等市政设施和垃圾、污水等环保设施,更新改造老旧管网4000公里以上,完成老旧燃气管网改造。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开展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医疗卫生等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功能齐全的完整社区。抓好城市生态修复,建设一批街头公园、便民绿地、城市绿道。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摸底工作,建立保护名录,有序稳妥做好老街巷、老建筑、老厂区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协同推进城市更新、精细化管理和文化传承保护,以绣花功夫和历史耐心,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星空体育、智慧化水平。

  加快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保障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户以上、燃气老旧管网800公里、供热老旧管网500公里,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补短板攻坚三年行动,扩大智慧供热面积。

  统筹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改造老旧小区700个、老旧管网4600公里。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城市水廊和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打造更多高品质生活空间。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生命线安全等工程,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全域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稳妥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扎实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新市民和农民工保障性住房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构建特色鲜明、近悦远来、活力迸发的安徽城市矩阵。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推进“住有宜居”,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

  浙江省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50个、4200栋。2024—2025年对全省所有未达标单村水站进行改造,其中2024年完成2000座以上。新(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00个以上星空体育。完成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2000公里以上。新(改)建城市地下管网2200公里以上,其中燃气管网1100公里、供水管网300公里、生活污水管网400公里、雨水管网400公里。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星空体育、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新增筹集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8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00个以上。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发展新理念,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支持成都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突出“面子”和“里子”并重,深入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务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00个以上,实施729个重要城市易涝点整治,改造棚户区(城市危旧房)1.1万套(间),加装既有住宅电梯4000部。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抓好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推进完整社区、“一老一幼”设施、排水防涝等一批项目。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布局。更新改造燃气管道等,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体推进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力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8%,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0%。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成燃气、供排水等地下管网新建改造3500公里。

  加快推进“三大工程”,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3万户以上。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8.58万户,建设改造城镇地下管网2400公里。

  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启动实施保障性住房3600套,实施城中村改造2万户,加快“平急两用”项目建设。做实项目谋划储备和要素保障。

  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一体推进管网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燃气、供热、供排水管网改造1500公里和老旧小区改造1185个,启动城中村、城边村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城区集中供热改造,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做实做细城市体检,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努力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一群两区多点”城镇化空间体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住房2.75万套,持续推动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和城市品质。

  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推动养老托育、社区服务、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等城市公共服务有机嵌入社区。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生命线工程,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着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找准投资和消费同向发力的结合点,着眼解决青年人、老年人、老旧小区和危旧房居民等群体住房需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燃气、供水、排水等老化管网改造,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150个。

  加大民生领域投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江西省推进市级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加强成果转化应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城市建成区44%以上面积达标。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江西省将推广“一网统管”等城市治理新模式,加快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城市成为高品质生活空间。

  突出补齐短板,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提速海绵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建设。

  突出提升品质,鼓励各地结合城市更新,优化规划设计,合理匹配产业、居住、交通、设施等功能,打造十五分钟便利生活圈,推动产城人融合。新启动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完整社区建设等省级样板工程16个,实施“口袋公园”、风雨连廊、加装电梯等城市微改造。保护好传统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让城市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底蕴。

  近期,全国各省市陆续发布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与重大工程计划,各地项目呈现数量、规模增大,项目质量、结构持续优化的特点。据此,明树数据整理了2024年各地发布的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清单将持续更新。

  明树数据通过地方政府官网/地方发改委官网收集重大项目原始文件,在保证官网原始文本、文本长度、词频总数完整基础上,通过整理,将数据梳理为标准化项目清单,共16个指标,如下: